{{ 'fb_in_app_browser_popup.desc' | translate }} {{ 'fb_in_app_browser_popup.copy_link' | translate }}

{{ 'in_app_browser_popup.desc' | translate }}

Founder's Article

創辦人專欄

 
【一期一會一封信】

十月|成為人生大贏家

  我的人生很幸運,在國中、高中、大學不同階段,一路上都有許多優秀的師長、同學和我分享哲學思想。儘管我慧根不高,在那個時候不太能理解其中的意涵,但是那些珍貴的道理,在我心中埋下了種子,最常在我內心浮現的就是「有即是無,無即是有」這八個字,這是關於「有無相生」源自於老子道德經的概念,雖然時常浮現,但總是沒有搞懂,直到我看了道德經第十一章:
「三十輻共一轂,當其無,有車之用。埏埴以為器,當其無,有器之用。鑿戶牖以為室,當其無,有室之用。故有之以為利,無之以為用。」
  意思是說,輪胎因為有了中空的地方,才有車的作用;陶土做成器具,因為有了中空的地方,才有器皿的作用;房屋開鑿門窗,因為有了牆上窗戶是中空的,才有房屋的作用。所以「有」給人便利,「無」發揮了它的作用。
  老子用日常生活中再平凡不過的車輪、器皿、房屋,來說明有無的關係,實在是讓我太震撼了,我一直認為「有」才是一種存在,但實際上「無」也是一種存在,更是一種關鍵力量。
  從小到大我就是乖乖牌好學生,功課準時完成,多寫幾本參考書,考試追求滿分,力拼第一志願,但是當這些「有」塞滿我的人生進入建中、台大後,我卻忘了自己的夢想是什麼?更不知道自己追求這些的意義為何?直到我開始放慢腳步、漫無目的,甚至可以說是「無」所事事、虛擲光陰,我才從人生道路上擺脫別人畫好的斑馬線,重新看見自己的足跡。
  重新看見自己的足跡,因緣際會踏上茶創業的道路,這一段旅程,和學生時代的「有」是截然不同的。有好多年好多年的時間,不僅帳戶空空如也,每個月都煩惱發薪日的到來,還要面對門市時常空無一人的窘境,「無」的壓力真是爆棚破表了!
  但是,要是沒有這一段刻骨銘心感受「無」的過程,我並不會明白原先我自以為的「有」,不僅是才智學識、為人處事,都不足以勝任老闆這個角色,遑論推廣台灣茶的企業經營,於是我將原有的軀體歸零、思想放空,一點一滴汲取經營所需的智識學問、人格素養,篳路藍縷披荊斬棘,這個從無到有的過程,印證「有即是無,無即是有」的道理。於是,在往後的日子,遇見失去、發生挫折,總能輕而易舉轉化出「有」的力量!
  當然,哲學思考並非總是艱澀難懂,稻盛和夫先生時常用「生而為人,何謂正確」這淺顯易懂的八個字,作為企業經營最高準則。在我遇見這八個字之前,曾犯下用人不當的錯誤。
  某A同仁業務能力、服務能力卓越,其他同仁卻時常抱怨某A有諸多自私行為,但當時公司政策是業務能力、服務能力卓越者可以升任管理職,在某A升職之後,其他同仁無法接受他的管理紛紛離職,即使招募新進同仁離職率還是居高不下。
  這個錯誤的用人經驗讓我深深體會,用錯一個人,就是搬石頭砸自己的腳,若沒有及早將「品德重要?還是能力重要?」這一個哲學命題思考透澈,就很有可能重蹈覆轍,造成離職率居高不下。當公司處於「離職率居高不下」的狀況,事件的表象總是伴隨五花八門、錯綜複雜的訊息,會蒙蔽主事者的雙眼,所以不見得能看到問題核心,看不見問題核心,卻為了要「降低離職率」,可能會採取優化薪酬獎金福利的方法,但因為沒有對症下藥,就是一個徒勞無功、白費力氣的結果。
  雖然我常常在寫信的時候,會從經營者的角度出發,我也明白多數讀者可能不是企業經營者,但我認為,人人都可以是自己人生的經營者。企業經營和人生經營,和我們玩過的大多數遊戲一樣,有三個相同的條件:

1.資源有限。
2.充滿挑戰。
3.克服挑戰可以獲得獎賞。
  既然資源有限,挑戰也必定會出現,那關鍵就是持續用最少的資源克服挑戰獲得獎賞,如此一來,生活品質就可以不斷提升。務必善用哲學思考,因為哲學思想就像一道光,這道光有助於穿透事物表象,探照事物本質,讓我們輕易看見問題的核心,有了這道光,起點、道路、目標三者都會清晰明亮起來。祝福您擁有光的思考力,用最少的資源解決挑戰、獲得獎賞,成為人生大贏家!
京盛宇創辦人
2024.10.23