東方美人的各種起源
從傳說故事角度看東方美人的起源
東方美人有許多的別稱,若以故事的角度來看,大概是清領台灣的末期,當時普遍認為被蟲咬過的茶葉不能賣,但有位茶農不甘損失,遂嘗試將這些被蟲咬過的茶拿去城中賣看看,結果因為香氣及口感獨特,竟然還賣了不錯的價錢,該茶農回去後跟鄉親父老說了此事,但大家都認為他在吹牛,故得名【膨風茶】
後來這款茶開始外銷歐美,由於當時主要處理膨風茶外銷的都是在大稻埕的番庄一帶,所以也有人開始用【番庄烏龍】稱呼之 後來這款茶非常受到英國消費者的喜愛,英國的貴族們在嘗試調茶酒時,發現用少許白蘭地混入此茶款後,會產生類似香檳的高雅風味,故又有人稱呼其為【香檳烏龍】
而這款茶又輾轉流入了英國維多利亞女王手中,當侍女幫女王泡茶時,此茶因為被小綠葉蟬咬過,所以茶葉在茶壺裡面舒張的時候是呈不規則的旋轉飛舞狀,女王覺得這款茶好像在跳舞給她看,加上茶湯帶有果香蜜韻以及自然酸甜的口感,故賜名為【東方美人】
以實證考據角度看東方美人的起源
A。膨風茶三字考據
根據台灣攝影界的前輩鄧南光的記錄,新竹茶人姜蔚承指出,其父姜瑞昌一生對研發高級烏龍茶投入了許多心力,在昭和7年(1932)時,父親就把被小綠葉蟬叮咬過的茶葉拿來試做,沒想到產生了非常特別的果香味,索性挑了一些外觀與品質俱佳的成品去台北參加博覽會,沒想到廣受好評,當時總督府甚至以高價全數購回,此消息初傳回北埔時,由於當地鄉親一開始不相信茶能賣到如此高價,都說父親姜瑞剛在【膨風】,沒想到查證後發現真有其事,所以姜瑞昌應可被稱為「膨風茶之父」
B。番庄烏龍四字考據
根據日本人井上房邦於1927年所著的「不同茶樹品種之茶葉製造法」,其中指出番庄一帶所外銷的烏龍茶,其製茶技術大約是在1920年左右定型,且番庄是為出口地,該地並不只有出口一款茶,故番庄烏龍【有可能】是指東方美人沒錯,但【不一定】就是東方美人
C。香檳烏龍四字考據
香檳烏龍四字其實於自於茶中香檳,歐美茶人認為,人在日常生活中的吃穿用度,往往可以顯示一個人的身分地位,例如喜歡喝啤酒的人個性多半隨和,喜歡喝威士忌的多半是成熟男性,而喝香檳的時候讓人感覺細緻優雅,符合上流人士的身分,所以也拿香檳來比喻茶,並把三款茶比喻為茶中香檳,也就是東方美人茶、大吉嶺紅茶跟錫蘭紅茶,基於以上論述,如果我們說【香檳茶】,那我們會得到上述三種答案,但如果我們說【香檳烏龍】,那的確就是指東方美人囉! 註:茶人們在品鑑茶葉時,幾乎都是以品鑑原味茶,故有論者認為香檳烏龍乃是東方美人加白蘭地者,實乃導果為因,確實東方美人加白蘭地會有獨到的香氣與口感,但當初東方美人之所以得到香檳烏龍的美稱,是因為它的原味芬芳,並不是因為加入白蘭地喔!
D。東方美人四字考據
若以時間軸線來看,姜瑞昌在1932年才把東方美人做出來,那1901年就仙逝維多利亞女王是不可能有機會喝到這款茶的 而姜瑞昌在1932年把東方美人做出來的時候,根據日本殖民政府規定,台灣茶農把茶做出來之後是不可以直接賣給消費者的,只能賣給日本的會社,再由會社賣給消費者,當時承包大量紅茶外銷的是三井集團,而三井集團做外銷時多半採用日東紅茶的名義,所以東方美人的名子也不是在這個時期出現的 接下來時間來到二次戰後,這個時期的東方美人茶,其包裝上仍多以【膨風茶】為主,直到了1980的時候,前副總統謝東閔巡視新竹,當地茶農請副總統另賜新名以利茶葉宣傳銷售,所以才有了【福壽茶】這樣的稱呼。
那到底東方美人是什麼時候出現的呢?筆者考察許多早期的茶葉包裝,發現1980年前,東方美人茶的包裝上皆以【膨風茶】為主,1980年後開始出現【福壽茶】的包裝,但1985年之後的包裝,就開始陸續出現【東方美人茶】的字樣,乃至於到1995年的時候,由於苗栗縣政府也想積極推廣此茶款,為了做出市場區隔,遂將苗栗產的東方美人茶慢慢改為統一命名,並取名為【苗栗椪風茶】,而新竹的茶農也順應情勢,就多半開始將新竹產的命名為【東方美人茶】了。
至於東方美人這四個字是誰先說,又是基於什麼樣的原因創造出這四個字的呢?其實已不可考,筆者遂在此將傳說故事與實證考據兩者並陳,希望看官們在閱讀時,除了體會傳說故事的韻味外,也同時了解真實在台灣茶產業史上發生的事情囉!